(文章转自普洱棋苑)
我拨通马苓老师手机后,一度疑心打错了号码。
我联系的是普洱市首届围棋邀请赛年龄最高的特邀棋手——马苓老师已年逾古稀,但手机那头声音的爽朗与活力,让我感觉和她的年龄并不相符。
而且,马苓老师叙述一件事时,层次分明、逻辑清晰;节奏不紧不慢,娓娓道来,让人如沐春风。难怪她的围棋教学水平被学生——一群年龄加起来三千多岁的老人——称赞不已。
2021年1月8日,扬州曜阳国际老年公寓三楼电教室,一个老年围棋班正式开课。五十多位学员年龄最大的91岁,最小的也有60多岁;大伙一看,好家伙,同学们年纪加起来都超过了三千岁,得!咱们班就叫“千岁围棋班”吧。
“千岁围棋班”怎么发起的呢?九十多岁高龄的邓飞帆老人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回忆:老年公寓为他举办庆生会时,他结识了同为公寓住户的马苓。邓老在文中称呼马苓为“年轻的女生”,并惊叹这个“好闺女”居然还拥有围棋业余5段证书。这事很快在老人们中传开,大伙都提议,咱就开个围棋班吧,就请马苓当老师。马苓也欣然出任,并且不收取分毫费用。事实上她也算这个班的“班主任”,开班前学员们的教材教具都由她准备。
第一天上课,马苓清清嗓门,开口道:“同学们好!”老人们齐刷刷回应:“老师好~”课本还没翻开,笑声便充满了教室。大家都感觉找回了少年读书时光。
马苓老师向学员们讲解围棋的起源
图源:扬州曜阳国际老年公寓组织官网
老人们学棋的热情令人钦佩。做了手术出院没多久的戎扬宁老人,拖着虚弱的身体坚持听课学习,还每天都在手机上进行人机对弈;90岁高龄的邓非凡老人,让保姆推着轮椅来上课,从不缺席;勤学好问的苏小文老人,常常拿着围棋习题问老师,直到搞懂为止;腿脚不好的马颖老人,除了听课,还自己在家看书自学;同学中老两口结伴学棋的就有九对儿……
每到上课的日子,很多老人就手捧棋盘棋子,早早来到电教室,打开棋具,摆好笔记,做好准备。
“上课时认真听讲,积极回答问题;对局时一丝不苟,好像临战的将军;下课时,还有人鏖战正酣,弈兴正浓,久久不愿离去。”马老师曾向记者介绍老人们的学棋情况。
“千岁班”的围棋时光,最下图左侧即为马苓老师
图源:马苓、扬州曜阳国际老年公寓组织官网
普洱东盟棋院也非常关注“快乐+银发“围棋,院长陈宇曾多次与同仁商讨举办老年围棋班的课题。他叮嘱我,若见到马苓老师本人,要抓住机会请教。
马苓老师接触围棋的时间长度,远超我这个70后的年龄。
她1951年9月出生于南京,其父母是陈毅部队的军人,1952年转业后由于酷爱京剧,便在江苏省京剧团工作,是著名的琴师和京剧艺术家。1955年响应号召到新疆工作,马苓老师也随父母来到新疆,其后在新疆读书,下放兵团、在学校当老师,在新疆待了四十多年。1965年,父亲开始教年少的女儿学棋,这其中有个缘故,陈毅元帅给《围棋名谱精选》一书的题词,大大鼓舞了这位棋迷父亲的围棋热情,他觉得有必要让下一代领略、继承国粹围棋。
围棋这东西讲究个缘法,喜欢的人一碰上就离不了。2023年亚运会上大放异彩的中国年轻女将吴依铭,幼儿园时为了赶时间去学棋,把饭菜偷偷倒进衣服口袋里。当我问起马老师当年学棋对围棋的第一印象时,她笑说围棋不是外号“木野狐”吗,它真就像狐仙一样迷人。
女儿不孚父望,棋艺成长神速。1973年起,马苓多次参加全国大型围棋赛事,那时的棋赛专业业余的区分可没现在那么清楚,青年马苓在对局中经常碰上职业棋手,其中不乏留名棋史的人物,比如陈祖德。上世纪九十年代,马苓来到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任教。马老师下放期间与著名学者易中天是战友,在厦大又与他做了同事。进入本世纪,马老师更活跃于全国业余围棋赛事,获得过许多围棋奖项。
马苓老师部分奖项
1974——1986年:共七次获得乌鲁木齐围棋比赛冠军
2015年6月获第三届“塘桥杯”全国社区围棋邀请赛中老年女子组冠军。
2015年11月获第九届“金寅国手杯”国际老年围棋赛女子团体冠军。
第一次通电话时,马苓老师告诉我,她的棋力级别“也就是个”业余5段,还强调几十年前的业5肯定不能和现在的比了。实际上,棋迷圈子有个共识,以前的业余段位那才叫“干货”。
当时我跟马老师说,等她到了普洱,希望有机会“指导”我一局,她开心地答应了。我得承认当时这点跃跃欲试确实过于自信,在事后了解马老师资历后,我也理解了普洱东盟棋院院长陈宇为何在听说我向马老师邀战之后,望着我的眼神里流露出同情。
我安慰自己一个真正喜欢围棋的人不会在意后辈的莽撞,并相信马老师就是这样的人。在厦门大学任教和赴澳门期间,她一直投身于围棋文化推广。据马老师介绍,澳门的围棋风气由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批内地棋手带起,虽然地方小围棋人口不多,但澳门年轻棋迷积极性很高,常自费到广州等内地城市进修棋艺,他们中水平最高的已达业余6段。
至于在厦门大学期间,马苓老师主要负责外国留学生的围棋选修课,同时也致力于少儿围棋教育。
厦门的中外围棋学生
图源:马苓
她教过数百名外国学生,发现围棋不愧拥有“手谈”之别名,语言障碍并未妨碍老外们体悟这种方圆艺术。黑白棋子在榧枰呈现不同变化时,棋理已不言自明。棋之一道,实近乎禅。
马苓老师的中外学生棋战
图源:马苓
相比中国学生,马老师认为留学生们不太看重胜负,围棋的无穷趣味已足够吸引他们。这样很好,随着留学生们一批批毕业,围棋的种子也一点一点传播到世界各地。
这和东盟棋院的初衷完全一致,棋圣聂卫平曾谈过他的梦想:让全世界下围棋的人越来越多。聂老还长期推动围棋进奥运,对于普洱创建东盟棋院,他也实有建言之功。2023年普洱市首届东盟围棋邀请赛,聂老大力支持。这位可敬的围棋老人,希望洒向东南亚的围棋种子,能成长为构建文化友谊大桥之栋梁。
是的,围棋这么有意思,值得大家都学一学。
“有意思”,提起围棋,马苓老师经常使用这三个字。她评价这种古老的智力游戏让她终生受益,特别培养抗压抗挫折之毅力。
“而且养生,能预防老年痴呆嘛。”她在电话里说,我听到旁边她的朋友们哈哈大笑。
马老师正好在云南旅游,这是她第一次来彩云之南。从朋友处得知普洱将举办首届东盟围棋邀请赛后,老棋迷马老师便先把游玩抛诸脑后,想方设法联系上赛事主办方。老人表示,对普洱神往已久,非常期待踏足世界茶源、中国咖啡之都。
老人难得千里迢迢来趟云南,且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围棋人之一,对围棋乃至中国传统文化推广贡献良多。2023年普洱市首届东盟邀请赛筹备组对马苓老师非常敬重,作出回应,正式发出了独一无二的一份特别邀请。
2023年普洱首届东盟围棋赛,年龄最小的棋手余虹橪出生于2016年,来自普洱棋苑。两位女棋手若狭路相逢,整整六十五年的年龄差将成为本届赛事年岁跨度最大的一对对手。
VS
首次光临普洱的老棋手VS本地小棋手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?本届赛事的“最佳女棋手”奖会花落谁家?也为我们制造了一个小小的悬念。
普洱欢迎马苓老师,欢迎各国各地的棋手和棋迷朋友们!
2023年12月9日(星期六),亚太森林组织普洱基地,我们赛场见。
文案:村长陶富贵
排版:村长陶富贵
审核:2023中国(普洱)东盟围棋邀请赛暨商界棋王总决赛组委会